春風浩蕩滿目新,奮楫逐浪向未來。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將分別于3月5日、3月4日在京召開,中國即將進入“兩會時間”。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的履新之年,他們將帶著怎樣的建議議案和提案赴京參會?過去一年,在粵全國人大代表所提建議議案辦理情況如何?即日起,羊城晚報推出2023年全國兩會策劃報道——《代表建議回音壁》《代表委員履職記》等,敬請垂注。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不斷加深,養老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之一。在去年全國兩會上,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黃曉渝、張曉等分別就加快推進完善醫療護理上門服務體系、支持居家養老適老化改造等提出建議。 相關部委答復稱,將進一步增加老年人居家醫療服務供給,力爭“十四五”期間基本形成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老齡化發展趨勢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框架。同時,在“十四五”期間繼續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將通過政府補貼等方式,加快落實對200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 165萬人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高齡、失能、獨居、留守等老年群體不斷增多。 如何讓老人在家就能享受醫療護理服務?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黃曉渝來自一線醫療崗位,她在去年提交了《關于完善醫療護理上門服務體系,提升居家養老質量的建議》。她建議建立社區醫院與老年人家庭醫療契約服務關系,將失能老人家庭護理費用納入“社會保險”,并分層次培養養老醫療護理人才等。 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答復稱,去年已印發《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對行動不便、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殘疾人等確有需求的人群,要結合實際提供上門治療、隨訪管理、康復、護理及家庭病床等服務。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已將符合規定的家庭病床的診療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下一步,相關部委還將進一步增加老年人居家醫療服務供給。 長期護理保險被稱為社保“第六險”。據悉,自2016年國家啟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以來,試點已覆蓋49個城市、1.45億人,累計有165萬人享受待遇。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配合相關部門總結各地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經驗,力爭“十四五”期間基本形成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老齡化發展趨勢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框架等。 對200萬戶困難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 作為一名建設行業的代表,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張曉則更關注老年人家庭和養老服務機構的適老化改造問題。去年,他提出《關于支持居家養老適老化改造政策的建議》,建議完善適老化制度建設,制定適老化建筑建設、改造標準和技術規范;完善相關稅收優惠及政府購買服務等支持性政策,加大對開展適老化改造的單位的財政補貼或稅收優惠,鼓勵智慧居家養老環境改造等。 對此,民政部答復稱對該建議認真研究吸納。去年,民政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十四五”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政造工作的通知》,在“十四五”時期支持200萬戶特殊困難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在政府扶持和資金支持方面,推動各地落實養老服務補貼、輔具租賃、稅收減免、人才培訓等支持政策,支持市場主體參與。 對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經自愿申請、資格認定、專業評估等程序后,按照“一戶一案”的原則編制改造方案,并擇優確定改造機構,嚴密組織實施并審核驗收。此外,將居家適老化改造納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統籌推進,做好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的統籌銜接。 |
熱點推薦
熱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