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開門店里就爆滿,一天下來根本沒時間吃飯,實在太忙了。”安可在潮州古城西馬路經營小吃店已有十多年,春節來臨前她已預料到古城旅游會逐漸復蘇,但火爆程度顯然出乎她的預料。“根本沒想到今年人流量這么大,感覺自己一整天都在忙。”她感嘆。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今年春節假期潮州古城旅游迎來歷史性高峰。據統計,春節假期潮州游客數量達285.3萬人次,同比上漲44.1%,客流量創下歷史同期新高。這一數據已超過潮州常住人口——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潮州市常住人口為256.8萬人。 潮州古城強勢出圈,這背后既有國內旅游大環境回暖的助力,也有潮州旅游業自身發展的突破。 從全國看,國內旅游業正迅速復蘇,近年來特色小城成為旅游新趨勢,潮州以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美食吸引眾多游客慕名打卡。于潮州自身而言,古城旅游自牌坊街復建及廣濟橋燈光秀推出以來發展加快,更有花燈展等文旅項目讓潮州知名度飆升。 然而,大量游客的涌入也讓這座小城的旅游服務面臨巨大挑戰,住宿、交通、市場規范等短板逐一顯現,成為社交平臺上旅潮游客熱議的話題,潮州城市旅游形象因此面臨考驗。 火出圈的古城正迎來大考。在旅游火爆升溫和城市發展水平有限的矛盾中,潮州古城旅游走到新的臨界點。面對旅游業復蘇和增長的強勢勁頭,潮州古城旅游何去何從?要乘上小城旅游新趨勢的東風,潮州又應如何突圍? 火 意料之外的旅游大潮 春節假期還沒到,安可就感覺潮州古城比往年熱鬧許多。 安可與丈夫經營的小吃店位于古城有名的小吃街西馬路,店是丈夫家中傳承下來的,至今已傳承至第四代。前幾年,由于來古城的游客越來越多,店面太小難以承載,夫妻二人便將街對面的鋪面承租下來合并經營,兩個店面加起來有50個客座。 雖早有預料,但店面火爆程度仍在安可的意料之外。“大概從農歷臘月廿五開始,顧客來到就需要排隊等候,不能馬上就餐了。”安可回憶,這一生意火爆的景象在春節假期來臨后更甚,“年初幾天,一大早店門還沒開就有人排隊了,一開門就爆滿。” 小吃店主營魚餃、魚餅等小吃,食材是夫妻倆每天現做售賣的。高峰期那幾天,兩百多斤的食材下午6點多就賣完了,只能關店停止營業。“今年春節假期生意非常好,營收預計比去年增長近80%。”安可說。 相比小吃店主,古城里的民宿客棧從業者更早預感到這波旅游大潮。 在林曼的記憶中,其工作的客棧從1月10日左右就陸續接到許多訂單。“以前元旦假期后到春節假期前,古城旅游都會有一個空窗期,沒想到今年連空窗期都沒有了。” 預感最終成為現實。林曼告訴記者,從大年初二至當天,客棧共32間客房幾乎滿房。“最忙的時候,前臺的手機幾乎每隔一分鐘就響一次,都是游客咨詢訂房的電話。還有很多游客是到現場來訂房的,但已經訂不到了。” 旅游火爆在預料之中,卻又在意料之外。“我們有預料今年古城旅游會比往年熱鬧很多,但沒想到這么厲害。”林曼說。 陳欣是古城里另一家客棧的負責人,記者走訪當天,從春節前就投入忙碌工作狀態的她“剛有機會閑下來”。對這家只有19間房的客棧而言,滿房的狀態從過年前就開始了。“公司在古城共有3家客棧,都是滿房。”陳欣介紹,“往年訂單量會從大年初六開始下降,今年卻沒有,到現在依然處于滿房的狀態。” 旅游服務平臺發布的榜單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近期美團發布的2023年春節假期滿房率TOP10城市中,潮州位列第5,僅次于大理、麗江、西雙版納和自貢。 慕名而來的游客對這波旅游大潮有著更切身的體驗。來自東北的劉霄大年初三和丈夫一起到潮州古城旅游。“人山人海”“人頭攢動”成為其對春節潮州古城最深刻的印象。“吃飯的時候,我們足足等了3個小時才吃上。”劉霄說。 安可喜歡與前來就餐的顧客閑聊,聽聽他們到潮州旅游的感受。春節假期盡管每天忙不停,她依然擠出一些空檔與顧客聊天。她發現,今年來古城旅游的外地游客明顯增加了。 “以往主要是省內尤其是周邊城市的游客,但今年很多人是從北方來的,有北京的,還有東北和新疆等城市的,他們大多是第一次來潮州。”作為本地人的安可對此也深感自豪,“這幾年潮州知名度上升了不少,雖然很多人還不太了解潮州,但至少聽說過潮州美食。” “今年春節假期,潮州旅游主要客源市場已經發生改變,從以前的省內游樂為主變為以江浙一帶游客為主,而且年輕人成為主力。”潮州春輝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柯文勝說,江浙地區人口多且經濟發達,出游意愿強,這也是今年潮州古城游客量激增的原因之一。 獲 近悅遠來的寶藏小城 劉霄夫妻二人便是被潮州美食吸引而來。“兩年前在深圳吃過幾次生腌,感覺特別好吃,后來又看到了很多關于潮汕美食的報道,就想嘗嘗當地正宗的味道。我和先生旅游不太喜歡去網紅景點,印象中潮州這座小城獨特,文化氣息很濃,于是選擇了這里。”劉霄說。 美食、人文、小城,這是大多數外地游客對潮州的整體印象。社交平臺上,一些游客或旅游博主將潮州稱為寶藏小城、美食孤島,這些稱呼如今也已成為潮州旅游的標簽。 這座游客眼中美食與人文兼具的旅游小城是如何煉成的? 韓江西岸,有著上千年歷史的潮州古城是歷史上粵東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匯聚了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旅資源——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廣濟橋、國內最大規模的古牌坊街、粵東第一古剎開元寺、集潮州木雕之大成的己略黃公祠等。 新世紀初,在海內外潮僑的支持下,潮州啟動廣濟橋修繕工程,最終于2007年重現“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明代風貌。此前一年,潮州又啟動牌坊街修復工程,并于2009年完成重建。重建后的23座明清古牌坊沿古城中軸線太平路及東門街莊嚴豎立,自此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旅游新業態隨之走進古城街巷。 學者廖春花是潮州本地人,也是韓山師范學院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負責人,關注研究潮州旅游業發展多年。她介紹,潮州現代旅游業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大概經歷了“自發成長、規范管理、改革升級”三大階段。2014年,潮州啟動旅游綜合改革行動,并成功獲批廣東省旅游綜合改革示范市,潮州古城開發自此步入正軌,后加速發展,年接待游客量增速多次居全省首位。 不過,在沿街商家的記憶里,古城真正熱鬧起來,是從廣濟橋燈光秀亮相開始。2018年春節,一江兩岸夜景燈光秀“鳳城之光”正式亮燈,一躍成為潮州旅游新名片。夜幕下,廣濟橋隨著音樂節奏歡快“起舞”的光影效果吸引大量周邊市民前往打卡。數據顯示,當年春節期間,潮州接待游客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超七成。 同一年,潮州啟動古城街巷微更新和“百家修百厝(祠)”工程,分散于古城內失修的舊祠堂逐一修繕并對外開放,李厝祠、下東平路305號名人故居等文化景點,走進游客的視野。 今年春節假期,潮州古城文旅項目重磅上新。經過上一年的嘗試,潮州古城花燈展以更大規模亮相開展,點綴古城內外。城墻上、城門前、牌坊邊,制作精美、憨態可掬的花燈形象讓潮州古城在網絡上熱度高漲。復建完工的潮州鎮海樓(舊府衙)也帶來激光投影秀,將潮州古城的光影夜游推向高潮。 在潮州市中國旅行社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國家金牌導游朱嶸看來,近幾年潮州古城里各種業態像雨后春筍一樣成長起來,咖啡店、奶茶店的大量增加滿足了年輕游客的需求,契合了年輕人成為古城旅游主力的發展趨勢,各類非遺體驗館的開張更是幫助古城旅游實現從走馬觀花式旅游向深度體驗游的轉變。“單純的觀光旅游已不能滿足年輕游客的需求,體驗館的出現讓古城業態更豐富,也留下更多旅客,從而帶動整體旅游消費。” “潮州古城文旅資源的‘內功深厚’以及當地政府主導下的‘逆向突圍’,使很多古城改造項目得以持續推進,古城旅游環境風貌得到進一步整治,整體品質也有了明顯提升。”韓山師范學院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潮菜學院副院長吳雁彬介紹,潮州古城旅游業已經從“傳統粗放”走向“高品多樣”。 惑 短板背后的行業桎梏 春節假期短短七天,潮州古城迎來超280萬的游客,持續火爆的旅游市場讓這座城市迎來了超預期的行業紅利。但與此同時,它不得不正視自身行業發展所面臨的桎梏,包括交通、住宿、市場規范等。 今年春節假期,旅潮游客反映強烈的問題便集中于此。劉霄說,其在高鐵站出站后打車到市區的過程中,遇到出租車“一口價”拉客,且價格高出正常價數倍,爭執不下之時她無奈撥通了出租車上的監督電話,最終卻被工作人員敷衍了事。 讓自駕游客劉奕強煩惱的是擁堵的交通和遲遲找不到的停車場。“今年春節我從浙江到南方旅游,除了潮州還去了廣州、惠州、廈門、漳州,潮州是其中交通狀況較差的城市,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樣,體驗感很不好。”劉奕強感慨,“個人感覺交通若不改善,潮州旅游很難發展。” 春節期間,一則潮州古城酒店客棧漲價過高的新聞也引發諸多討論。陳欣也注意到了該現象,她對此頗感驚訝,“我看到價格截圖時候還不敢相信,不知道這些店住宿條件是否提升許多,但有些漲價近十倍是難以想象的。” 游客失望的體驗正折射出潮州旅游服務的短板。對于今年反映強烈的酒店民宿價格暴漲、出租車“一口價”等問題,不少游客呼吁有關部門介入監管,規范景區經營秩序。而交通擁擠、停車難等問題,也是潮州發展多年來面臨的“老大難”問題。 “春節期間游客量突漲,潮州難免出現接待能力不足的問題,國內其他旅游景區也一樣,這是典型的‘旅游疫后癥’。”廖春花介紹,盡管如此,潮州古城旅游存在的短板依然非常明顯。 “首先是交通問題,古城旅游區與外圍之間的交通連接不暢。其次是潮州古城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問題。最后是整個潮州旅游業在產品開發和形象塑造中存在的結構性失衡問題,導致游客過度集中在潮州古城旅游區。”廖春花認為,潮州旅游以古城為中心,主打古城文化游。但從城外看,一方面缺乏旅游次中心的建設和支持;另一方面,潮州古城周邊景區建設同樣落后,外圍配套的旅游服務接待設施不足,使得潮州古城旅游區的外溢效應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從古城內看,游客過于集中在牌坊街—中山路一帶,夜間活動過度依賴廣濟橋燈光秀,造成人流擁堵,旅游體驗下降,這跟古城內的交通現狀有一定關系,但更多在于古城內潮文化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不夠,非遺等系列文化體驗產品開發不足,以及相關旅游服務設施和場所的布局不合理。”廖春花說。 活 主客共享的破題之道 小城生活的魅力吸引了劉霄前來游玩,其他游客對此也深有同感。相關報道也顯示,如今越來越多游客傾向于選擇到小城市旅游,一些特色小城順勢成為旅游打卡地。 “小城旅游的發展動力來自國家人均GDP增長進入一個較高的階段,整個國家在產業上有了質量躍升以后,反饋到消費層面所帶來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教授魏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國人消費不再只追求一次性體驗,而追求長期可持續的消費體驗和成長。在此背景下,旅游小城的出現或受到追捧,成為一個自然而然的現象。 他認為,小城旅游雖然只是一個業態或者一個側面,但趨勢會長期深化下去。“因為它代表了整個旅游消費行為模式的變遷,從觀覽型到體驗型、學習型的轉變,即旅游到休閑的轉變??梢哉f小城旅游的趨勢才剛剛開始。”魏翔稱。 小城旅游東風漸起,但大多數小城市不得不面對旅游升溫與自身發展水平有限之間的矛盾及其帶來的巨大壓力,潮州古城的困境便是案例之一。 對此,魏翔提到,中小城市發展旅游業需清楚認識到,旅游火爆在短期內增加收入的同時,確實會對城市長期發展帶來擠兌或者消極作用。因此在定位城市產業時,需認清旅游業應起到對產業的增量作用,其本身并不適合作為主體產業。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一方面,中小城市應該意識到,旅游業如果在三天內帶來爆發性收入,卻要在未來的兩個月讓城市消化它的負面效應,實際上是不合算的。因此要根據優勢特色將旅游業發展成一個溫和、可持續的產業,而放棄追求旅游業的爆發式增長。”魏翔介紹,另一方面鼓勵小城旅游業從內向外發展,即旅游業基礎設施建設初期成為城市公共服務的一部分,首先為當地百姓服務,其次才是游客。 “我們原來發展旅游有一個誤區,就是旅游要為游客服務。但實際上,有生命力的旅游,尤其是小城旅游,首先應該為市民服務,先內后外,先主后客,最終形成主客共享的旅游設施,例如為市民而設的城市綠道、口袋公園等。”魏翔說。 潮州古城被學者稱為“活著的古城”,因為至今仍有大量原住民生活其中,其所蘊含的古城煙火氣正是潮州古城吸引游客的魅力所在。 “潮州古城平日的主客活動情況在區域內依然有相對獨立的時空,主客活動總體表現秩序化的一面。但一旦進入節假日,主客流動就會出現交通擁擠等問題,暗藏潛在沖突。”吳雁彬說,古城旅游區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主客共享的需求矛盾。 他建議,要繼續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減少主客雙方潛在的資源性沖突。同時,應增強原住民參與古城管理發展的意識和參與度。 廖春花認為,未來潮州旅游發展的重點應一半放在古城及其周邊地區,另一半放在旅游次中心的建設上,以及古城與外圍其他旅游景區的交通連接上。 “古城要在保留生活氣息的前提下,進行潮文化的深度開發,以及建設多層次旅游特色交通,從水上、陸地、低空等多方位發散,加強潮州古城內外通達性。”廖春花建議,古城外應盡快建設起鳳凰山—饒平—庵埠3個旅游次中心,積極開發其他類型的旅游產品,完善潮州市整體旅游產品結構。 此外,廖春花認為,潮州還可加強古城與汕頭、揭陽市區和景區之間的交通連接,打造潮汕地區的區域性旅游精品線路,如潮州鳳凰山-潮州古城-汕頭小公園-南澳島的旅游線路。 ?。☉茉L者要求,安可、林曼、陳欣、劉霄、劉奕強為化名。) |
上一篇:拉薩旅游“放大招”!
下一篇:北京:出境團隊旅游業務重啟
熱點推薦
熱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