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功見長的猴戲《十八羅漢收大鵬》、唱功繁重的《探陰山》、“程派”經典《春閨夢》……昨晚,上海京劇院全新演出品牌“京彩周三”在以大師名字命名的小劇場“周信芳戲劇空間”正式開啟駐場演出,首場演出便為戲迷奉上文武兼備的拿手好戲。駐演每周三定時舉行,為青年一代提供更多表演和舞臺實踐的機會。與此同時,上京公布了全年演出計劃,超過100場演出將陸續登陸“春華”“秋實”兩個演出季。 2023年,上京將推出一系列新創品牌和作品,從孵化到初具雛形,這些“新生兒”將如何綻放,令人期待。其中,由元旦開啟的“京昆群英會”將持續跨越一整年,在端午、中秋、國慶等節日里陪伴廣大戲迷共度佳節,觀眾將領略到由史依弘、李軍、安平、李國靜、熊明霞、王珮瑜等實力派演員主演的《西施》《花木蘭》《鍘美案》《興漢圖》《大溪皇莊(反串)》等。“風華正茂”上海京劇院拔尖人才系列演出在藍天、高紅梅、楊楠、楊揚專場成功舉行后,楊東虎、郝帥、田慧、郝杰、王璽龍、傅希如也將陸續登臺。 今年“七一”檔,為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劇院將排演推出經典紅色劇目《奇襲白虎團》,以京劇藝術手段再現這一段英勇抗擊敵人的恢弘歷史,謳歌中國軍人的不朽革命精神和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據上海京劇院院長張帆透露,從春節演出檔期以來,從演員、樂手到舞美,幾乎全員呈現出每天三班的態勢。“演藝市場重振士氣,劇院要做的是繼續練好內功,厚積薄發,為上海打造‘亞洲演藝之都’持續發力。” 今年,一些歷經打磨的經典品牌演出項目也將如期而至,全面展示劇院的藝術水準和各年齡層、各流派、各行當藝術家的風采。8月,新復排的劇院經典海派連臺本戲《七俠五義》(下本)在千呼萬喚中將于上海天蟾逸夫舞臺首演?!镀邆b五義》(上本)曾在2017年11月復排上演后引發熱烈反響,觀眾們踴躍留言呼吁劇院排演下本。據悉,下本將繼承海派連臺本戲重視舞臺綜合性的特點,故事緊接上本留下的懸念,帶領觀眾開啟一段嶄新的武俠冒險。 差不多同期,上京主打的武戲品牌“京武會”第九季將再次于盛夏時節亮相。發揚梨園行“夏練三伏”的傳統,“京武會”結合每年的夏季集訓排演推出極具觀賞性的武戲演出,為青年武戲演員創造展示的空間。連續八年的演出推動劇院青年武戲人才逐漸嶄露頭角,也培養了一批忠實戲迷粉絲。今年適逢一代京劇武生泰斗蓋叫天誕辰135周年,劇院將推出一系列“蓋派”經典劇目,觀眾可期待新一季的“蓋世英杰”登場。11月,“文華編劇獎”作品現代京劇《紅色特工》將在重新創作和全方位提升后華麗轉身,以《龍潭英杰》的嶄新面貌再現舞臺。 |
熱點推薦
熱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