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桐廬縣在23個試點縣(區、市)中脫穎而出,獲得全省2021年度綠色轉化財政專項激勵資金績效考評優秀。 “將省綠色轉化財政專項激勵資金落到實處,發揮出四兩撥千斤作用。”在桐廬縣財政局黨委書記、局長濮樟平看來,桐廬綠色產業發展格局日趨完善,也讓縣域創新創業體系更具活力,數字經濟發展支撐能力更強。 近年來,桐廬使用綠色轉化財政專項激勵資金3億元,撬動社會資本等其他資金35.17億元,推動“山、水、農、居”試點項目建設24個,重塑美麗鄉村環境底板,打響富春山居圖實景地品牌,探索共同富裕發展新路徑。 昔日灰山白水,今朝金山銀山 立春之后,大地漸次復蘇,桐廬縣鐘山鄉一片生機。“一期萌寵主題酒店目前已完成整體50%,總建筑面積9400平方米,共設客房70間,今年4月份前將完工。”鐘山鄉隴西村黨總支書記蔣志芳希冀著,待“隴西生活”萌寵樂園項目建成運營后,預計年接待游客量100萬人,提供就業崗位500個以上,還將進一步完善全鄉旅游配套設施,成為全村“流量擔當”。 山腳下,120畝剛開墾出來的新農田,經綜合配套已成為“田成塊、渠相連、路相通”的高標準耕地,待4月春耕時插秧;而在廢棄石粉堆場上治理改造建設的藍莓智創園,5個智能高科技大棚中,藍莓運用無土基質栽培,并引進了國際領先的自動肥水一體灌溉系統。另一邊,村中15家石材企業拆除簽約工作已完成14家,隴西之眼觀景臺搭建完成,牧星酒店項目建設也在順利進行中。 從原先低散亂石材企業散落其間,到如今文旅產業項目爭搶落戶,徐徐鋪陳的綠意濃濃生態畫卷背后,鐘山走過了怎樣的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路徑? 作為浙江石材之鄉,鐘山鄉石材資源豐富、質地優良,規模最盛時有4個礦山143家石材企業,但也帶來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生態破壞等問題。“近年來,我們通過廢棄礦山環境綜合治理、工礦用地復墾、土地流轉和農業招商,輪番的整治和持續的鞏固讓生態煥然一新,灰山白水也蛻變成了綠水青山。”鐘山鄉農業農村辦主任劉瑩軍介紹,鐘山鄉還通過編制全鄉產業規劃、布局配套建設用地等方式,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形成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的“桐廬模式”,促進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至目前,桐廬累計投入2.53億元,其中綠色轉化財政激勵資金1500萬元,引進藍莓等特色農業資源,發展水果采摘、戶外拓展、滑翔傘、漂流、民宿等多業態復合型產業,打造集生產種植、加工、觀光、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功能為一體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 精耕一顆楊梅,繪就現代富春 穿過路兩側水杉,映入眼簾的是桐君街道梅蓉村的2000畝連片農田,打造一新的楊梅酒展示體驗中心便隱于此。 體驗中心兩層樓布局,上至二樓,直播設備、燈光、道具一應俱全,配置較全的直播間已搭建完成。 “該中心由空置的村集體老廠房改造而成,目前已有多家商戶意向入駐,可進一步豐富業態入駐,讓‘老酒’煥發新生機。”桐君街道梅蓉村黨委書記吳方云介紹,體驗中心后一長排的平房也已修葺完成,入駐的桐廬果色故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蔡美琴說,2019年開始,公司引進自動化的高粱酒加工線,打造存儲基地,組建專業團隊,成功申請了國家QS認證,并以“九里香”的品牌帶著梅蓉楊梅的好聲譽奔赴全國各地。“每年公司從果農處收購楊梅近5萬斤,年產楊梅初酒約6萬斤,年銷售收入三百余萬元,去年還推出了新品梅蓉青梅酒,效益挺不錯。” 同時,梅蓉村也鼓勵更多的企業加快楊梅深加工步伐,提升楊梅附加值,做大楊梅相關產業。梅蓉新農人——吉木丘林農場團隊研制推出楊梅醬、楊梅干、楊梅咖啡和楊梅果茶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楊梅產品,頗受年輕人追捧。 依托富春山水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乘著省綠色轉化資金150萬元的“東風”,撬動社會資本5000萬元,梅蓉村大刀闊斧地通過提靚田園底板、重構人居風貌、推進產業引育、深化藝術賦能、成立“共富公司”等措施,全力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展示窗口,并帶領鄰邊濮家莊和君山兩村一起入選杭州市第一批共富帶,成為共同富裕鄉村范例。 |
上一篇:相約五月 馭馬“桐”行
下一篇:淳安:“湖上菜園”收獲忙
熱點推薦
熱門排行